PMI的英文全名為Purchasing Manages’ Index,中文名稱是採購經理人指數,也稱作為PMI指數。
PMI指數通過對企業採購經理的月度調查而匯編出來的報告,來反映在特定時期內相關行業的新訂單、存貨、雇員和生產數量等經濟活動變化的綜合指數。
採購經理人是經濟活動的一項重要領先指標,對於預測未來的經濟走勢具有重要意義。
不同國家地區的PMI指數編制可能不同,但統計的方式和項目基本大同小異。PMI指數並非一定是由官方機構所編制的,實際上多數國家的PMI指數是由行業協會統計和公布的。
以最具代表性的美國PMI指數為例,它是由美國供應管理協會(Institute of Supply Management, 簡稱ISM)所統計和公布,其覆蓋了美國制造業和非制造業領域的經濟活動,而根據所統計的行業分類它又細分為兩個種類:
- 制造業PMI指數(Manufacturing PMI)
- 服務業PMI指數(Services PMI)
美國PMI指數是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在匯編PMI指數時,統計方會通過對各領域的大小型企業以特定的調查內容進行線問卷調查,在得出的數據後以特定的計算方式,得出個別行業領域的擴散指數。
隨後才以個別行業在GDP中的比重,給予加權平均計算而得出PMI指數。而針對這些行業的調查內容約10種,但只有部分的主要調查內容會被納入PMI指數的統計當中。
以下是兩種PMI指數在編制時的行業領域和主要調查內容:
PMI 指數 |
行業領域 |
調查內容 |
制造業PMI |
飲食和煙草、紡織和服裝、交通設備、原油及能源、電力和機械設備、金屬制品等行業 |
新訂單數量、生產數量、人力雇傭數量、存貨、供應商交貨時間 |
服務業PMI |
交通和通訊、金融服務、科技和資訊、旅館和飯店、其他個人和商業服務等行業 |
商業活動、新訂單數量、人力雇用數量、供應商交貨時間 |
全球有三大主要的PMI指數編制機構:
- 美國供應管理協會ISM
- 新加坡採購和原料管理協會SIPMM
- 英國Markit Group
ISM從1948年起開始編制和發布美國PMI指數,SIPMM編制了新加坡採購經理指數,而Markit Group則在ISM的數據基礎上為全球超過30個國家編制PMI指數。
SIPMM於2002年協助中國物流和採購聯合會編制了中國PMI指數,並成為中國官方的PMI指數。
PMI採購經理人指數一般上會於每個月進行統計,主要追蹤每個月相關行業的生產能力的變化。
以美國PMI指數舉例,美國PMI由美國供應管理協會每個月進行統計,並於每個月的首個工作日公布制造業PMI和第三個工作日公布服務業PMI,下方是2022年下半年的公布時間表(美東時間):
|
制造業PMI公布時間 |
服務業PMI公布時間 |
7月PMI數據 |
7月1日10:00 |
7月6日10:00 |
8月PMI數據 |
8月1日10:00 |
8月3日10:00 |
9月PMI數據 |
9月1日10:00 |
9月6日10:00 |
10月PMI數據 |
10月3日10:00 |
10月5日10:00 |
11月PMI數據 |
11月1日10:00 |
11月3日10:00 |
12月PMI數據 |
12月1日10:00 |
12月5日10:00 |
*投資者可使用財經日歷追蹤和查看數據結果和其他國家地區的PMI指數。
PMI指數在統計後所公布的數據會介於0 –100的區間值,而50點為分水線。
除了PMI指數每個月公布的實際數據是否處在擴展或收緊外,每個月公布的PMI數據變化率和其實際PMI指數和預期的PMI指數差別也是極為備受關註的。
PMI指數的變化率和是否高於或低於預期能夠反映出經濟的整體走勢:
- PMI實際數據低於預期或每月變化率下降,表示經濟處於消極趨勢
- PMI實際數據高於預期或每月變化率增長,表示經濟處於積極擴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