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I英文全稱是Directional Movement Index,中文稱為DMI趨向指標、DMI指數或DM指標,它由美國技術分析大師J. Welles Wilder在1978年所發明。此外,DMI指標也被稱為ADX指標,ADX是Average directional movement index的簡寫。
DMI和ADX在設定和使用上是完全一致的,因此不少圖表軟件的指標列表中只會出現兩者中的其中一個。
DMI 指標的原理是通過比較市場上升的平均幅度、下跌的平均幅度、以及平均波幅三者的關系,來衡量市場的趨勢強弱和尋找交易的機會。
在進一步講解DMI 指標之前,我們需先引入ATR指標和DM值的概念,它們都是DMI指標的一部分。
1). ATR指標
ATR 指標是Average True Range的縮寫,其中文全稱是真實波動幅度均值,亦由J. Welles Wilder所創造。
如其名稱所示,在計算真實波動幅度均值時,首先要計算真實波動幅度,之後再其結果進行移動平均。當前K線的真實波動幅度為下方三者的最大值:
- 當前K線的最高價與最低價的距離;
- 前一根K線的收盤價與當前K線的最高價的距離;
- 前一根K線的收盤價與當前K線的最低價的距離。
在取得真實波動幅度的值後,將其進行移動平均便是ATR 指標的值。
假設要計算周期為14的ATR指標值,則其計算公式為:
(前13根K線的真實波幅的總和 + 當根K線的真實波幅)/ 14
|
上方的計算公式可以看出,ATR指標的值越大,意味著市場的波幅也越大。在許多圖表軟體中,ATR可以被選擇為一個單獨的指標使用,用於指示市場是否處於超買或超賣水平。短線交易者可以參考它來尋找出場的時機,長線交易者則可以在更長的時間周期上使用它來判斷趨勢可能在什麽時候出現調整。
例如在下圖中紅色方框所標記出的ATR指標的高點處,ATR值在創出階段高點後,對應的K線走勢都出現了回調盤整。

2). DM值
DM的全稱是Directional Movement,中文稱為動向變化值,它可以為+DM(上升動向)和-DM(下降動向)
- +DM = 當前K線的最高價 – 前一根K線的最高價
- -DM = 前一根K線的最低價 – 當前K線的最低價
註意:無論是+DM還是-DM的值都必須大於等於0,若計算結果為負值,則將其值改為0。DM值越大,代表市場的趨勢越強。
DMI指標由三條線構成:
1). +DI線
+DI是The Positive Directional Indicator的縮寫,即上升動向指數,其公式為:
(設定周期的+ DM的平滑移動平均值 / 設定周期的ATR的平滑移動平均值) × 100
|
關於移動平滑的概念,請參考MA移動平均線使用教學中的指數移動平均線(ema線)中的說明。
ATR代表市場的平均波幅,+DM的移動平均代表市場上漲的平均幅度,+ DI線則是市場上升的平均幅度與市場平均波幅的比例,反映了上升趨勢的強弱。公式最後乘以100是為了能夠更好的顯示在圖表上,+DI線的值會落在0到100之間。
2). -DI線
-DI是The Positive Directional Indicator的縮寫,即下降動向指數,其公式為:
(設定周期的- DM的平滑移動平均值 / 設定周期的ATR的平滑移動平均值) × 100
|
-DI線是市場下降的平均幅度與市場平均波幅的比例,反映了下降趨勢的強弱。
3). ADX線
計算它之前首先要計算DX值(Directional movement index動向指數),其公式為:
DX值 = [(+DI 減去 -DI的絕對值) / (+DI 與 -DI的和)] × 100
|
ADX值 = 設定周期內的DX值的平滑移動平均值
|
從上方公式中不難看出,ADX線可以用來衡量趨勢的強弱,但不能用來確認趨勢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