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225指數的成分股包括價格加權最大的225家大型企業,由日本經濟新聞社於每4月和10月對成分股名單進行審核,以決定是否要增加或剔除成分股。以下是截止至2022年10月31日的日經指數十大成分股:
成分股名稱 |
稱重量 |
迅銷(Uniqlo 母公司) |
10.30% |
東京電子 |
4.90% |
軟銀 |
4.77% |
KDDI電信 |
3.27% |
大金工業 |
2.78% |
FANUC發那科 |
2.44% |
泰爾茂 |
2.25% |
愛德萬測試 |
1.95% |
信越化學工業 |
1.93% |
京瓷集團 |
1.85% |
東征指數亦是與日經指數一同備受關註的日股指數。在兩者的區別上,日經225指數中225家企業成分股的權重分配是以股價加權為基礎,股票價格越高的企業對日經指數的影響越大,而東征指數則是以流通市值加權來分配成分股的權重量,並包括所有上市於東京證券交易所的企業。
從兩者的權重基礎來看,東征指數被認為更能準確的反映日本股市的整體走勢,但基於日經指數有著更悠久的歷史,和成分股中多數是日本知名企業,其特征也與美國的道瓊指數一樣,因此更受到大眾的關註。
日經股價指數在過去的歷史走勢上經歷了非常大的起伏。在90年代之前的日本經濟迅速發展下,於1989年12月29日,日經指數達到了38,957.44的歷史高點。
自1990年初開始,日本房地產和股市的瘋狂暴漲形成泡沫破裂,日經指數在短短的4個月內市值蒸發近30%,而當時的股市暴跌引發了一系列的日本金融市場危機,最終導致日本經濟陷入長期蕭條,而日經指數也開啟了長達30年的下跌之路。
在這段長達30年的下跌之路,日經指數曾上刺破2萬點,但皆無法出現上漲的趨勢,並於2008-09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時,更是創下6994.90的27年以來的最低點。
直到2013,隨著全球經濟復蘇和迅速發展,日經指數才重新開啟了新一輪的牛市,並於2021年再次刺穿30,000的高點,但至今為止也未再觸及過1989年的歷史高點。
從長期的日經指數走勢和市場的傳統觀點來看,日元走勢與日經指數的走勢都被認為有著負相關關系的影響。這也就是說,當日元匯率(以兌美元基準)下跌或貶值時,日經指數也就會上漲,或反之亦然。
盡管日經指數和日元的相關性在短期來看會出現背離,但通過過往的走勢對比,在長期走勢上日元和日經指數的走勢大部分時候是有著高負相關性,當然這也取決於當時的市場環境因素。
那日元和日經指數走勢會出現負相關性的主要原因是日元作為避險貨幣和融資貨幣的性質。對日元貨幣感興趣的投資者,具體可以查看日幣投資教學。
日經指數期貨是基於日經225指數的期貨衍生商品,最早是由新加坡交易所於1986年推出,隨後由大版證券交易所和芝加哥商業交易所分別於1988年和1990年推出。
現今由大版證券交易所和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的日經指數期貨是交易量最活躍的日經期貨,以下是兩者的日經期貨合約介紹和對比:
日經指數期貨合約介紹 |
|
大版證券交易所日經期貨 |
芝加哥商業交易所日經期貨 |
推出年份 |
1988 |
1990 |
一手合約價值 |
指數報價*1000日元 |
指數報價*5美金 |
報價單位 |
日元 |
美金 |
杠桿 |
約15倍 |
約20倍 |
每手保證金 |
約1,700,000日元 |
約7000美金 |
除此之外,大版證券交易所也推出了日經期貨的迷你合約(Nikkei 225 Mini),一手合約大小和所需的保證金是標準合約的十分之一,目前也是亞洲最具流動性的指數期貨。
與所有的指數一樣,日經225指數本身無法交易,但投資者可通過如期貨等的相關衍生商品進行交易。雖然許多證券商有提高不同的日經期貨產品,但它們主要是專業機構作為對沖風險的工具。
除了日經期貨以外,常見的日經225指數衍生商品包括了日經225指數ETF和日經225指數差價合約,下方是三種衍生商品的簡單對比:
|
日經225期貨 |
Nikkei Index ETF |
日經指數差價合約 |
專業交易知識 |
√ |
X |
√ |
資金門檻 |
中/高 |
低 |
50美金即可開始交易 |
杠桿 |
約20倍 |
X |
高達200倍 |
開戶便捷性 |
需提供紙質文件 |
需提供紙質文件 |
5分鐘即可線上開戶 |
如上章對比表格所示,日經225指數差價合約對於具備一定交易知識,但不想投入太多資金的交易者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只需低至50美金便可交易全球最受關註的指數。
智匯提供日經225指數的差價合約交易,投資者可盡享以下交易優勢:
- 一周五天,每天23小時的交易,讓您隨時應付周五的市場變化;
- 最低可交易0.1手,保證金只需約12美元;
- 最高提供200倍杠桿,進一步降低門檻;
- 一站式交易逾4000種環球金融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