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世界經濟格局發生了巨大變化。在此期間,一個尤為重要的事件是歐債危機,它給全球經濟帶來了深遠的影響,尤其是對歐洲經濟的衝擊,其影響至今仍在持續。
危機中,歐洲一些國家因為高額的債務和脆弱的經濟結構,成為了危機的焦點。本文將為讀者提供歐債危機懶人包,探討歐債危機的起源、其根本原因,以及這些國家的債務問題和當前的經濟狀況。
歐債危機,或全稱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指的是於2009年至2010年代中後期發生在歐洲地區國家的債務金融危機。這場危機的核心問題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部分歐洲國家,因為在經濟衰退的情況和麵臨財政壓力下,造成無法償還公共債務或延遲償還債務,而引發了一場金融危機。
歐債危機最初爆發於2009年,當時歐元區國家之一的希臘債務問題引發了歐洲金融市場動盪,隨後逐漸蔓延至其他歐洲國家,特別是歐元區的國家。
為了應對歐債危機,歐洲各國和國際金融機構採取了一系列緊急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是歐洲央行的干預,通過購買國債和提供流動性支持來穩定市場。此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歐洲穩定機制(ESM)等機構提供了財政援助計畫,以幫助債務危機國家應對財政困境。同時,受援國家也進行了一系列結構性改革,以增強經濟競爭力和減少財政赤字。
歐債危機暴露了歐元區的一些結構性問題,包括財政聯盟的缺乏,以及經濟政策協調的困難。該危機讓人們意識到,即使是在同一貨幣區內,如果成員國的經濟策略和財政狀況存在顯著差異,那麼整個貨幣區的穩定性就可能受到威脅。
歐債危機發生的過程並非一次性的爆發,而是始於2009年至2010年代的後期,以下是歐債危機過程的時間線:
2009年 |
- 希臘爆發債務危機,揭開了希臘的龐大財政赤字和債務問題。
|
2010年 |
- 希臘啟動緊急財政救援計畫,尋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歐洲央行的資金救援。
- 歐洲穩定機制(ESM)成立,主要在於提供金融援助給歐元區成員國。
- 同年11月,債務危機蔓延至愛爾蘭,愛爾蘭也開始陷入危機。
|
2011年 |
|
2012年 |
- 歐洲央行開始購買債券來穩定市場。
- 同年2月 ,希臘債務重組達成協議。
- 同年6月 ,葡萄牙陷入債務危機。
|
2013年 |
|
2014年 |
- 歐洲央行(ECB)宣佈實施量化寬鬆,購買債券以刺激經濟增長。
|
2015年 |
|
2016年 |
|
2019年 |
|
從歐債危機發生的時間過程可見,歐債危機的發生不是一時一刻而是逐步的蔓延至歐洲多國,並用了很長一段時間才逐漸讓歐洲的經濟出現好轉,在歐債危機上得到一定的緩解。
那為什麼歐債危機的發生是逐步性,並無法像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般,在政府和央行的援助下經濟得以在較短的時間內解決?實際上,歐債危機的引發因素是互相交織,並使得歐債危機持續性的存在,那主要來說可歸納為這幾點:
3.1 財政赤字和債務累積
一些歐元區國家在過去幾十年累計了大量財政赤字和債務。在過去幾年中,由於社會保障支出的增加,以及在經濟衰退期間對財政刺激的需求,這些國家政府大量借債來填補財政缺口,導致赤字和債務問題變得更加嚴重。
3.2 全球金融危機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導致了經濟衰退,也給歐洲地區常年累計的債務問題掀開序幕。全球金融危機引發的經濟衰退對歐洲國家產生了嚴重影響,導致經濟增長放緩甚至負增長。低增長使得這些國家難以還債,並導致了財政問題的進一步惡化。
3.3 金融體系薄弱
歐洲一些國家的金融體系存在問題,包括銀行系統的薄弱性、不良貸款的增加以及缺乏有效的金融監管和監督機制。這些問題使得金融系統容易受到衝擊,進而對債務危機造成進一步的惡化。
一些歐元區國家在公共財務報告中提供的資訊並不準確,這使得投資者對這些國家的財政狀況產生了誤解。例如,希臘就曾因為在財政報告中做假被指責。
3.4 歐元區結構缺陷
歐元區內的一些結構性問題,在歐債危機爆發後,也一直被視為最主要導致歐債危機的原因。
其一,歐元區是一個貨幣聯盟,但各成員國的財政和經濟政策並不統一。而一些國家的經濟發展水準和競爭力與其他國家存在差距,這導致了經濟不平衡和債務累積。
其二,就是在危機出現時,歐元區國家無法像其他擁有自己貨幣的國家一樣,通過相對應的貨幣政策來刺激經濟和援助,導致了危機時政府和國家央行無法及時解決危機所帶來的持續性問題。
以上這些原因共同引發了歐債危機,使得多個歐元區國家的債務水準飆升,金融市場動盪,需要採取緊急救助措施。同時,歐債危機也暴露出歐元區的設計缺陷,引發了對歐洲一體化進程的深刻反思。
在提及歐債危機時,我們也常聽見“歐豬五國”一詞,那歐豬五國又是什麼呢?
“歐豬五國”也稱歐洲五豬,是對歐債危機中五個負債累累的國家的貶義稱呼,它們分別是葡萄牙(Portugal)、義大利(Italy)、愛爾蘭(Ireland)、希臘(Greece)和西班牙(Spain),歐豬五國英文為PIIGS,是這五個國家的首字母組成的縮寫。
而歐豬五國中的國家也就是在歐洲主權債務危機中受最受到影響的國家:
葡萄牙 |
葡萄牙在危機中財政狀況嚴重惡化。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持續緩慢,而政府的債務和赤字持續增加。大規模的公共和私人債務,以及高失業率都使得葡萄牙經濟復蘇艱難。 |
義大利 |
義大利的公共債務水準已經超過其GDP,這是由兩個主要因素造成的。一是長期的經濟停滯,使得稅收收入不能滿足公共支出需求;二是政府在金融危機後進行的大規模救助行動,使得財政狀況進一步惡化。 |
愛爾蘭 |
愛爾蘭的債務危機源於其銀行系統。2008年金融危機後,愛爾蘭的銀行體系陷入嚴重的資本不足問題,政府為了防止金融系統崩潰,給予了大規模的救助,這導致公共債務激增。 |
希臘 |
希臘是歐債危機的重災區。希臘政府的高額債務和財政赤字,加上其財政數據的不透明,導致了投資者的信心喪失。當債務問題暴露時,希臘無力償還其債務,引發了全球的恐慌。 |
西班牙 |
西班牙的危機源於其房地產市場的崩潰。2008年之前,西班牙經歷了一場房地產繁榮,但隨後的房價暴跌使得許多銀行陷入困境,政府不得不出手救市。此外,西班牙的失業率也在危機中達到了歷史高位。 |
下圖為歐豬五國以及德國的十年期國債利率的走勢圖。從圖中可見,自2010年起,歐豬五國的國債利率明顯升高,尤其在2012年,希臘國債的利率一度飛漲至39%,反映出市場對這些國家償債能力的極度疑慮。

與此同時,作為歐元區內最強大的經濟體,德國的國債在此期間被視為相對安全的投資選擇,其十年期國債利率因此保持了穩定,甚至出現了下滑。這個現象反映了在經濟危機中,投資者可能從風險較高的歐豬五國轉向穩定的德國,從而推動了德國債券需求的增加和利率的下降。
總的來說,這五個國家在歐債危機中受到的打擊都非常嚴重,他們的經濟恢復和債務問題仍是歐元區和全球經濟的重要挑戰。其中,希臘的債務問題最為嚴重也是最初爆發初歐債危機的導火線,接下來我們將詳細講解希臘的債務危機。
雖然我們常在新聞聽到有關“希臘破產”的說法,但實際上希臘並沒有宣佈正式的國家破產。國際法中並沒有關於主權國家破產的明確條款或程式。然而,希臘的債務危機嚴重到無法支付其債務,因此常被描述為實質性的“破產”。以下是有關希臘債務危機的詳細背景:
- 2009年:由於希臘的財政赤字和債務水準遠高於歐盟的限制,希臘債券開始遭到金融市場的拋售,其借貸成本急劇上升。希臘向歐盟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尋求援助。
- 2010年5月:歐盟和IMF批准了一項為期3年、總額1100億歐元的希臘救助計畫,條件是希臘必須實施一系列嚴格的財政緊縮政策和經濟改革。
- 2012年:希臘和其債權人達成一項協議,私人債權人同意削減其所持希臘債務的部分價值,這被視為一次有史以來最大的債務重組。這項重組使希臘避免了完全的違約。同年,歐盟和IMF批准了對希臘的第二次救助,總額為1300億歐元。
- 2015年:希臘的問題再次惡化。6月份,希臘決定不再償還IMF的債務,成為首個違約的發達國家。然而在7月份的公投中,希臘人民拒絕了更多的緊縮政策。在經過與歐盟的艱難談判後,希臘最終接受了歐盟和IMF的第三次援助。
- 2018年8月:希臘還清最後一筆救助貸款,正式退出救助機制,標誌著歐債危機的一個重要階段結束。
在此過程中,希臘經濟遭受了重創,失業率和貧困率都大幅上升。雖然希臘已經退出了救助機制,但其債務水準仍然較高,且在全球經濟環境的挑戰下,其財政健康的恢復仍然面臨著重大困難。
自歐債危機爆發以來,"歐豬五國"已經在歐盟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救助和監督下,採取了一系列的財政緊縮政策和結構性改革措施,試圖恢復經濟健康並減輕債務負擔。
那歐豬五國現況又是如何?
葡萄牙 |
儘管已實施了一些嚴格的財政緊縮政策和勞動市場改革,但葡萄牙的經濟增長仍然乏力,失業率依然居高不下。高額的公共債務也使得其財政狀況仍然嚴峻。 |
義大利 |
義大利在危機後已經實施了許多財政緊縮和結構性改革措施,但其經濟增長仍然乏力,公共債務仍然處於高位。政府的改革措施也引發了社會的強烈反對。 |
愛爾蘭 |
愛爾蘭的經濟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疲軟後已經開始恢復,但其銀行體系的健康仍然是一個問題。政府為了穩定金融系統而積累的大量債務也使得其財政狀況依然嚴重。 |
希臘 |
希臘在嚴格的財政緊縮政策和深刻的經濟改革下,已經走出了債務危機的最嚴重時期,但其經濟恢復依然困難,失業率高,生活水準下降,社會穩定仍然是一個問題。 |
西班牙 |
西班牙在財政緊縮和勞動市場改革等措施下,經濟已經開始復蘇。但失業率仍然極高,特別是青年失業率,這對社會穩定構成了威脅。 |
歐豬五國雖然已經採取了一系列的財政和經濟改革措施,但他們的債務問題仍然嚴重,經濟恢復依然困難。在未來,這些國家必須繼續堅持財政紀律,進一步推進結構性改革,提高經濟的競爭力,才能最終走出債務危機的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