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瑞士法郎匯率的歷史走勢上,瑞士法郎兌各大主要貨幣的匯率長期都是處於穩定的上升趨勢。
2012年至今,瑞士法郎兌美元的匯率長期在平價水平以上穩定運行,但在此前瑞郎兌美元的匯率是處在平價以下長期上升,並在2010年9月突破平價水平,之後更是在2011年8月創下1.40的歷史高點。
以下是瑞士法郎匯率過去20年走勢的主要事件:
- 隨著歐元實體貨幣於2002年正式流通,歐元兌美元進入6年的上升期,瑞士法郎匯率也在歐元的影響下開啟6年的上升期;
- 2008年次貸危機爆發,瑞郎(CHF)同樣受到波及,但相比其它主要貨幣如歐元,瑞郎波及程度較小;
- 2010年代歐盟陷入債務危機,大量歐洲投資者將資金兌換成較為穩定的瑞士法郎(CHF)貨幣,瑞士法郎大幅增值,於2011年8月瑞郎兌美元創下1.40的歷史高點。
- 2011年9月,瑞士央行宣布1歐元兌1.2瑞郎上限的掛鉤機製,並在三年後宣布脫鉤,瑞郎兌美元匯率雖然出現一段大波動,但至今瑞郎兌美元匯率長期在平價至1.10之間的匯率波動。
2010初期的歐盟區多國陷入債務危機,大量歐洲資金轉投瑞士資產尋求避險,這也使得瑞郎匯率大幅增值,對瑞士製造業出口和旅遊業形成了嚴重的威脅。為保護瑞士經濟不受匯率的影響,瑞士央行也通過不同的政策來影響瑞士法郎匯率:
1、負利率和超寬松貨幣政策
瑞士央行從2014年12月開始,便開始實行負利率和超寬松的貨幣政策,是當時全球維持最低利率的中央銀行,直到2022年9月才結束長達7年的負利率。
與其他央行實行負利率政策的目的不同,瑞士央行主要是要通過負利率來使得瑞士法郎變得不吸引,從而達到壓製瑞郎增值的目的。
2、瑞士法郎與歐元掛鉤
在實行負利率之前,瑞士央行最受矚目的貨幣政策也就是與歐元掛鉤的貨幣政策。
自2011年9月開始,瑞士央行以公開市場操作的方式,設定歐元兌瑞士法郎匯率上限為1.20,並多次表示維護該匯率的上限。。
但在2015年1月12日,瑞士央行在毫無預警下,突然宣布結束持續三年的與歐元掛鉤,瑞士央行宣布此決定後,歐元兌瑞士法郎(EURCHF)和美元兌瑞士法郎(USDCHF)的匯率分別暴跌近30%。
瑞士央行此舉動導致許多外匯券商、銀行及投資機構面對巨大虧損,受到許多投資者及金融媒體的批評。
在1999年之前,瑞士的憲法規定瑞士央行必須持有40%的黃金儲備,雖然該憲法在1999年後被廢除,但瑞士依然全球第七大持有黃金儲備的國家,因此瑞士法郎也被認為全球最具穩定性的貨幣。
除此之外,由於瑞士有著極其嚴格的金融製度、經濟和通貨膨脹率穩定,也是全球最富裕、社會和政局穩定的國家之一,並且在國際政治立場上維持中立,這也使得瑞士貨幣成為全球主要的避險貨幣。
做為一個避險性貨幣,全球宏觀經濟對瑞士法郎匯率走勢有著很大的影響,而基於地理和經濟關繫的緊密相連,歐盟與歐洲的穩定性也對瑞士法郎匯率影響更大。
除此之外,瑞士法郎匯率也涉及到其它貨幣,因此能夠影響瑞士法郎匯率的因素更多,其中其它因素也包括:
1、瑞士央行政策
與所有的貨幣一樣,瑞士央行的貨幣政策是對瑞士法郎匯率有著最直接的影響。寬松或緊縮的貨幣政策、外匯市場幹預等央行政策都對瑞士法郎匯率有很大的影響。
2、瑞士經濟數據
主要經濟數據如通脹率(CPI)、就業率、 PMI數據等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狀態的指標,也是瑞士央銀行製定貨幣政策決策的主要參考數據,因此這些數據的公布對瑞士法郎匯率的影響有著短期或是長期的影響。
瑞士幣作為全球最具穩定性的貨幣,那瑞士貨幣值得投資嗎?瑞士法郎匯率是否還有繼續增值的可能?
對於想進行瑞士法郎投資,或者說投資於瑞士法郎匯率變動的投資者,實際上任何時間都可以買賣瑞郎,因為外匯投資即可通過買入(做多)獲利,也可通過賣出(做空)獲利。
以瑞郎/臺幣為例,我們分別來看買入瑞郎和賣出瑞郎的示例:
買入(做多)瑞郎示例
假設瑞郎/臺幣匯率為1:33時,兌換1萬瑞郎所需資金為33萬臺幣;
瑞士法郎匯率在上漲至1:36後,我們將瑞郎兌換回臺幣,可兌換回 36萬臺幣;
這買賣過程則可獲利 3萬臺幣。
賣出(做空)瑞郎示例
假設瑞郎/臺幣匯率為1:33時,我們判斷瑞郎未來很可能貶值,因此想要賣空瑞郎。
如果我們並不持有瑞郎,要如何賣空瑞郎呢?我們可以通過銀行融資,借入1萬瑞郎(需支付利息),並將其兌換成33萬臺幣,
之後瑞郎/臺幣匯率下跌至1:30後,在花費30萬臺幣買入1萬瑞郎,並將瑞郎還給銀行。 此賣買的過程,不考慮利息成本,則獲利了3萬臺幣。
因此無論瑞士法郎匯率是在上漲還是下跌,都是瑞士法郎投資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