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岸人民幣(貨幣代碼:CNH)於2009年出現,中國為了提高人民幣的國際地位,在香港市場開放人民幣的交易,從而形成了離岸人民幣。
所有不在中國大陸流通的人民幣,都稱為離岸人民幣。離岸人民幣最大的市場在香港,其次是倫敦。
|
在岸人民幣 |
離岸人民幣 |
貨幣代碼 |
CNY |
CNH |
流通地區 |
中國大陸 |
中國大陸以外地區 |
匯率製度 |
有管理浮動匯率 |
自由浮動匯率 |
雖然離岸人民幣可自由交易,理論上其匯率應是自由浮動,但實際情況中離岸人民幣的供應量很大程度可由中國央行調節,因此離岸人民幣匯率與在岸人民幣會很接近。
離岸人民幣由於不受管製,匯率更受市場需求的影響,價格波動幅度比岸人民幣更大。 當國際金融市場出現大的動蕩時,兩種人民幣匯率的價差可能會變大,從而出現套利機會,即在低匯率的一邊買進,之後通過高匯率的一邊賣出,從中獲利。
當大量人民幣價差交易套利出現時,差價便會越來越小,因此在岸人民幣和離岸人民幣的匯率互相影響,短期內兩者匯率會有差別,但長期走勢是一致的。
如下圖美元兌人民幣(CNY)和離岸人民幣(CNH)圖表所示,兩種人民幣的長期走勢基本上是一致的,而人民幣走勢也因各種因素出現升值和貶值的時期。
- 人民幣匯率於2005年7月,改為依據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的市場供需量進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並進入了長期升值周期。
- 2008-2009全球爆發金融危機,為降低對中國經濟的沖擊,美金人民幣再次直接與美元掛鉤,匯率維持在1美元兌6.83。
- 2010年6月重新實行管理浮動匯率制度,並進一步放寬匯率管制。而在此前一年,中國央行推出離岸人民幣,進一步提高人民幣在國際市場的使用,人民幣也在這段時間繼續出現增值。美元兌離岸人民幣匯率(USDCNH)開始成為人民幣匯率的基準。
- 2012年,允許中國企業以人民幣做為進出口貿易的貨幣結算單位,並進一步放寬美元人民幣匯率的浮動範圍。人民幣美金匯率(USDCNH)在2014年1月創下自實行有管理浮動匯率以來的最高點 - 6.020兌1美元。
- 人民幣美金匯率的長期升值對中國經濟帶來負面影響,中國人民銀行於2015年8月開始對美元兌人民幣匯率進行幹預,使得人民幣美元匯率在一周內貶值近4%。
- 2016年至2020年間,美元兌人民幣(USDCNH)處在6.3000 – 7.000的區間運行。
- 2022年10月,中國經濟在新冠疫情封鎖政策下受到打擊,同時美元的走強,離岸人民幣匯率創下7.2000兌1美元的低點。
中國人民銀行對人民幣的幹預和匯率的管製是影響人民幣匯率的主要因素,幹預和管製的主要目的是使人民幣達到穩定性和具有競爭性的目標。
具有競爭性
中國作為製造業大國,其經濟高度傾向於原材料和成品出口,人民幣過度升值會對中國出口帶來影響,大幅降低中國出口貿易的競爭力,從而影響到中國經濟增長。因此,中國央行會以貨幣貶值的方式來刺激出口,維持出口貿易的競爭力。
維持穩定性
就另一種情況來看,如果中國央行開放外匯管製,這也很可能出現大量資金外流導致人民幣在外匯市場上的供給大量增加,如果中國央行不對人民幣進行幹預,人民幣將面臨大幅貶值的風險,從而引發一連串的金融危機。
由於政策上的兩種目標具有相對性,因此中國央行會依據整體經濟狀況來對人民幣匯率進行幹預和管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