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經濟體系當中通脹是一種普遍現象,而其出現的主要原因是,當貨幣供應增長速度超過商品和服務的生產速度,或者是市場總需求超過供應時,從而導致貨幣貶值,進而引發消費品價格上漲。
換句話說,就是在一個經濟體裡面有著過多的貨幣(需求)去追逐過少的商品(供給)。那什麼因素造成這種現象而導致通脹呢?
綜合來說,造成這種通脹現象的原因和因素基本可歸結為兩大類別:
a. 需求拉動型通貨膨脹
需求拉動型通貨膨脹,簡單來說就是由於商品和服務的總需求增加所導致的通貨膨 脹。當市場上的貨幣購買力(需求)大於當前經濟的生產能力(供應)時,商品和服務的價格就可能上漲,從而產生通貨膨脹。
而央行貨幣政策、政府財政政策和經濟增長率都是造成需求需求拉動型通貨膨脹的因素。這些因素的變化會簡接或直接的影響貨幣的流動性,從而影響商品的總需求。
舉個例子,如果央行採取寬鬆貨幣政策時(降息),市場上的貨幣流動量增長進而推動經濟增長,而在經濟繁榮或增長階段,企業和個人的收入都會提高,這會增加他們對商品和服務的需求。如果需求增長的速度超過了供應的增長,就有可能導致價格上漲。
b. 成本拉動型通貨膨脹
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也稱為輸入型通貨膨脹、輸入性通膨),與需求拉動型相反,是由生產成本的上升所引發的通貨膨脹。當生產成本上升時,企業為了維持或增加利潤,會通過提高產品價格,把部分的成本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造成輸入性通脹的主要因素就包括勞動成本上升、原材料或能源價格上漲、預期通貨膨脹等。這些並不是由需求過高造成的通漲,而更多是源自於外來的因素,而所提到的預期通貨膨脹,所指的更多是源自於人們的心理因素。
舉個例子,當政府宣布考慮取消對某些日常用品的補貼,但在政府還沒實際取消前,大部分的消費者開始預期價格未來會上漲,而在受到眾多人的心理因素影響下認為價格會上漲,物價則會因此而隨著出現上漲。
通貨膨脹對於個人、企業或整個國家的經濟體係都具有重要的影響。它能夠影響個人和企業的整體消費能力和生產能力,從而對整個經濟體系的運作產生影響。
那通脹所帶來的影響是好的還是壞呢?那我們首先先了解通脹所帶來的一些不利影響。
a. 對消費者的影響
- 購買力下降:通貨膨脹使得物價上漲,消費者相同數量的貨幣可以購買到的商品和服務數量將會減少。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這意味著它們的生活成本將會上升。
- 儲蓄和現金貶值:通貨膨脹會侵蝕儲蓄的價值。在高通膨環境下,現金和傳統的儲蓄賬戶的回報率一般低於通貨膨脹率,這意味著他們的實際存款利率為負值。
b. 對企業的影響
通貨膨脹對企業的影響更多是源自於輸入性通膨,也就是成本的上升。通貨膨脹會導致原材料、勞動力等生產成本上升,使得企業必須提高產品價格以保持利潤水平。
而在商品價格過高的情況下時,這最終會導致消費者無法進行消費而出現總需求的下降,企業則會通過降低生產來避免過高成本和低市場需求所帶來的虧損風險。
c. 對經濟的影響
在消費者購買能力下降,同時加上企業面對成本上漲而迫使商品價格的提高或減少生產,這將導致市場需求的大量減少,而在這種惡性循環不斷延申下,最終會導致經濟進入放緩的狀態。
簡單來說,過高的通貨膨脹會導致貨幣貶值、消費者的購買力下降、企業的生產能力降低,最終會引發經濟的不穩定性。此外,如果在沒有很好控制通脹率得情況下,將形成一種惡性通貨膨脹,而這將會是對經濟有著毀滅性的打擊。
雖然許多人認為所有的通貨膨脹都是不好的,但經濟學角度而言,則認為適度的通貨膨脹對經濟是有益的。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從財經新聞或報導中也常聽見某些央行或國家會去追求一定的通貨膨脹率。
這就需重提上文中提到的造成通脹的因素 - 成本拉動型或需求拉動型。而有利於經濟的通貨膨脹則是需要源自於需求拉動型通貨膨脹。而一個經濟體的增長和通貨膨脹是離不開關係的。我們可以通過下圖簡單的理解:

通貨膨脹是源自於總需求的提高。當經濟活動活躍時,市場總需求量將提高,而企業則需要更多的勞動力來進行生產,勞動市場的強勁也意味著人們有著更好的收入並能夠更好的進行消費,從而繼續提高市場的總需求,而這一系列的良性循環將形成推動經濟的動力。
簡單的理解,通貨膨脹是推動經濟活動的關鍵,它能夠不斷提高人們的生產值和創新,只有在通貨膨脹失控、物價迅速上漲,導致停滯消費和經濟活動時,通貨膨脹才會對經濟造成影響。
實際上,通脹過低時,也就是所謂的通貨緊縮,對經濟所帶來的影響可能更具挑戰性和不利,因此這也是全球各大中央銀行都一直致力於維持通脹率的穩定主要原因。
最為典型的例子就是日本面對的通貨緊縮問題,和日本央行一直極力追求的通貨膨脹。
每當提起通貨膨脹時,通脹利率、通脹和央行、升息通脹等詞都會同時出現,那到底通脹升息關係有哪些?而央行在通脹上又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呢?
作為貨幣政策的製定和執行機構,央行存在的最主要的目的和其首要目標就是維持物價的穩定,也就是通脹率的穩定。 當出通貨膨脹過高或過低時,通貨膨脹解決方法就是通過貨幣政策的改變,而這也就是中央銀行最常用的工具之一。
- 當通脹率上升時,中央銀行可能會提高利率以減少貨幣供應量,降低經濟活動的熱度,從而嘗試減緩通脹的速度。
- 相反,當通脹率降低時,中央銀行可能會降低利率以刺激經濟活動,增加貨幣供應,從而推動通脹。

以美國為例子,美國聯準會的長期通貨膨脹率目標為2%。因此當通貨膨脹率高於2%時,美聯儲會採取收縮性貨幣政策如提高利率來降低市場需求;而當通貨膨脹率低於2%時,美聯儲會採取擴充性貨幣政策如降低利率來刺激市場需求,直到通貨膨脹率回歸其2%的目標。
下圖為過去50年美國年化通貨膨脹率(
藍線)和美國聯邦基準利率(
橙線)的走勢圖。我們可以清楚看到兩者的走勢是高度相關的,因此通膨升息關係是極其緊密的。
由於貨幣政策對金融市場有著極大的影響,因此通貨膨脹率的變化在除了對經濟帶來一定的影響外,在某種程度上也會對金融市場帶來一定的動盪。
想了解更多升息如何影響金融市場,可點擊閱讀更多有關“
升息”文章。